养老产业蓄势待发 业内人士呼吁资金和人才支持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按照国际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或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时,即为老龄化社会。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约为1.45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1.2%,而且这个数字每年都在以3%的速度增长。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已是不争的事实。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预测,到2025年,老年人将占全国总人口19.34%;到2040年,老年人将占全国总人口的27.8%,届时每三个半人口中就有一个老年人口。
2000年国家有关部门通过调查和分析预测,到本世纪一十年代末,中国退休劳动者一生的积蓄总和相当于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另据中国老龄人协会估计,中国老年人消费约每年3000
亿人民币,而且随着老年人消费观念的逐步转变,其消费数额还将得到进一步增长。由此可见“老年人市场”是一个潜力很大的市场,老年人产业,尤其是老年住宅产业是一个极待开发的产业。 家庭因素催生老年住宅的产生和发展
自我国七十年代中期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以来,“三口之家”现已成为社会的主力家庭结构。许多独生子女成家之后,所面临的是每对中青年夫妇在繁忙的工
作压力和残酷的生存发展竞争条件下要照料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时间和精力严
重不足,再加之老年人多愁善感及实际上的“代沟”,由此引起了一系列没完没
了的家庭烦恼及社会问题,老年公寓呼声高涨,呼之欲出。
国家、省、市各级政府鼓励进行老年公寓的建设
面对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生活问题已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
1998年起各级政府就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民间组织、企业、个人创办养老服务机构。5 在2003年召开中共十六大三中全会上有关代表提及老年人养老一事中央领导对此十分重视。近日国家民政部及地方各级民政部门从社会各方面宣传全面关注和帮助老人,尤其是老年人养老与生活方面,并鼓励从事老年住宅的建设。河南省政府更是认识到全国人口第一大省老龄化形势的严峻性,出台的政策更具有可执行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用地可划拨;十余项税费可减免;贷款条件放宽、利率优惠;财政可给一次性开办补助;向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捐赠缴所得税前扣除…
(四)郑州市老年公寓现状
老年人口高龄化日趋明显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我市常住人口为724,28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62.5万人,占8.62%,平均每11人中就有一名老年人。老年人口的总量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增加16.2万人,年平均增加2.7万人。在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同时,高龄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重在不断扩大。2006年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占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16.05%,比2000年提高1.52个百分点。
户型设计不合理、功能相对单一、服务范围狭窄目前郑州现有的养老院户型面积大小不等,主要为单人间、双人间和多人间,8 房屋布局不合理,功能不全,不能满足老年人生活的基本要求,更不能从规划设计上体现人性化关怀。就是这样的条件,有的老年公寓也只接收健康的老年人,把最重要的需求拒之门外,造成了高的空床率。
住宅区规模小、配套设施不足、管理水平低下
目前郑州市的养老公寓以中小型为主,多属传统的养老院、福利院,拥有
200个床位以上规模的还比较少。整体规划设计落后,生活设施不完善,健身、
休闲、娱乐设施单一,医疗护理、保健不配套,服务水平低下,缺乏人性化,不能满足老年人特别是新一代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服务人员缺乏专业培训
在养老院从事服务的人员多为下岗职工和农民工,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上岗
培训,缺乏心理和护理专业知识,对老人的服务只是满足于简单的端茶、送饭、
洗衣,而无法从老年人心理、生理需求的角度出发,提供人性化的全方位专业服
务。而郑州近期某养老院虐待老人丑闻更令养老院蒙羞。总之,目前社会提供的养老方式着眼的是最普通人群,提供的是最基本的服务。这种养老与老年人的尊严、舒适不匹配,与子女的孝心、放心不匹配。因此,目前的老年公寓是老年人无奈的选择。
老年社会的来临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80年代以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平均每年以3%的速度持续增长,目前已经超过1.3 亿,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的10%以上,中国已开始进入人口老年型国家行列。专家预计我国到21世纪中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4亿左右,约占亚洲老年人口总数的36%,约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22.3%。我国老年人口规模
之大,老龄化速度之快,高龄人口之多,都是世界人口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执行,三口之家、单亲家庭甚至单人家庭日益增多,“4 2 1”家庭结构将大量出现,加上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日益激烈,子女工作
压力大、闲暇时间少,外出经商、留学人员增加,城市“空巢家庭”越来越多,
传统的家庭养老服务功能日益弱化。
我国的人口现状,成为了老年住宅需求增大的内在宏观因素,为老年住宅产
品提供的巨大的市场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今年号称是“史上最难就业季”,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却根本不愁嫁。近几年,有一些高校瞄准机会在专业设置上增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大学生毕业后得到求贤若渴的老年机构的大力欢迎。记者近日调查发现,目前北京市共有三所高校开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就业率100%,就业对口率高达73%。一方面我国老年人口数量2012年底已达1.94亿,占总人口的14.3%;另一方面,养老护理员2020年要达到600万人,而目前全国持证的养老护理员仅为5万余人。养老人才的巨大缺口,推动了这一行业前景看好。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是近年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出现的新专业,北京市现有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三所院校开设此专业,今年总共有毕业生不足300人,但全部实现了就业。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今年首届18名毕业生,除3人专升本外,其他15名同学全部从事老年相关工作,其中,12名同学进入养老机构工作。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今年的毕业生不仅实现100%就业,就业对口率还首次达到73%。去年,该专业的对口率约为40%,前年约为30%。社会上对专业老年人才的认可度正在逐年提高。
养老人才缺口巨大
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占总人口的14.3%。2011年,民政部曾印发《全国民政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2020)》,规划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养老护理员达600万人的目标。根据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的一项研究,至2020年,中国的半失能老人将达到6852万-7590万,失能老人达到599万-674万,养老护理员岗位则应达到657万-731万。而据此估测,目前中国的养老护理员缺口在300万-500万人。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副主任杨根来在今年5月2日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论坛上介绍,目前全国持证的养老护理员仅为5万余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张欢认为,根据上述研究,再加上目前新增护理员的流失率为40%-50%,如要实现民政部的目标,每年应当培养200万养老护理员。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就业办主任金宝森介绍说,据估计,全国开设该专业的院校也就十几所。“按照民政部的人才规划,全国所有院校培养的人才,根本不能满足需求。”
北京市西城区银龄老年公寓有241张床位,现已全部住满。但公寓的养老护理员只有30余人,平均一个养老护理员照顾8个老人。
公寓负责人介绍说,公寓收住的老人以能够自理的老人为主,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老人约占三分之一。现有的养老护理员以40、50人员为主,主要是外地务工人员、本市下岗职工等,缺乏经过专业培训的、有养老护理员证、有资质的护理人才。
北京乐居老年公寓院长李新蕾说,她所在的养老院缺乏具备养老服务和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些学习过专业知识的毕业生,是可以培养的定向人才,他们通过几年培养锻炼,培养目标是成长为养老行业管理型人才,而普通的护理员比较难达到这点,而这样的管理型人才是目前各养老院普遍都比较缺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