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
关注消防 平安生活
关注消防安全人人有责
医院属于人员密集型公共场所之一,部分医疗物资属于易燃易爆物,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引发社会舆情。因此医院消防安全不仅是基础性工作,更是医院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院火灾特点及危害

医院火灾特点
医院人员密集、楼层高、设备多,故医院火灾具有蔓延快、烟雾浓、毒性大、人员疏散困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 极易造成财产重大损失和人员伤亡。
防火安全的重要性
医院发生火灾,不仅会导致重要医疗设备的损坏,还会威胁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不仅影响医疗服务的正常运行,更易引发社会恐慌。
医院火灾隐患排查

电气设备安全隐患
1.外观检查。检查设备的外观是否有明显的破损、裂纹或变形,以及电源插头和插座是否正常连接,有无松动或烧焦的现象,电线外皮是否有损坏、变色或破裂。
2.电源线及插头检查。检查电源线是否有明显的磨损、裂纹或变形,插头是否有锈迹,手摸电源线是否烫手。
3.接地检查。检查接地线各连接点是否接触良好,有无损伤、折断和腐蚀现象。
4.绝缘检查。使用绝缘测试仪检查电气设备的绝缘情况,按照IEC60601-1标准,输入(L和N连接)和外壳之间绝缘电阻应大于1兆欧,输出和外壳的绝缘电阻应大于2兆欧。输入(相线和中性线)和输出(应用部分)的绝缘电阻应大于1兆欧。
5.用电安全管理。医院内禁止私拉乱接,禁止私用大功率电器,易造成安全隐患。电瓶车充电需在指定位置。
易燃易爆物品隐患
1.严格管控医院内的易燃易爆物品,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区域需要设置警示标识,并采取安全设施,如通风、灭火器、防火墙等,确保其储存场所没有明火、裸露电缆,电路开关(闸刀)无损坏或锈蚀。
2.对易燃易爆物品进行定期检查,如泄漏、挥发应立即上报医院,提供详细事故信息,评估事故严重程度后,按程序上报,根据指示报地方相关部门协助,同时组织人员撤散。
3.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使用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防止因误操作引发火灾。
消防设施安全检查
1.检查医院内的消防设施是否齐全、完好,如灭火器、消火栓、喷淋系统等,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2.对消防器材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及时更换损坏或失效的器材,确保其能够在火灾发生时发挥应有的作用。
3.加强消防设施的巡查和监控,确保其覆盖范围无死角,及时发现并处理火灾隐患。
动火作业安全隐患
1.动火作业未配灭火器,无监护人员。
2.高处动火作业无接火措施,下方未设置警戒区域。
3.油漆桶、气瓶存放在材料仓库,未单独存放。
安全疏散通道与出口排查
1.检查医院内的安全疏散通道是否畅通无阻,及时清理通道内的杂物和障碍物,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迅速疏散。
2.检查各出口的门锁、应急照明等设施是否完好有效,确保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能够正常开启和使用。
3.定期对安全疏散通道和出口进行演练和评估,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火灾应急处置与预防

制定火灾应急预案原则
1.发现火灾呼叫周边人员组织灭火,白天报机关相关科室及科室直属领导;夜间报院总值班室、消防控制室。
2.根据火势情况,应用现有的灭火器材和组织人员积极扑火。
3.如火情无法控制,按程序上报医院,根据指示报地方消防部门协助。
4.关好邻近房间门窗,以减慢火势扩散速度。
5.发生火灾时,所有工作人员应遵循“患者先撤离、重症患者先撤、医务人员后撤”“避开火源,就近疏散,统一组织、有条不紊”的原则紧急疏散患者。
6.值班医生和护士要立即组织好手术患者及其家属,不得在楼道拥挤、围观。
7.将患者撤离疏散到安全地带,稳定患者情绪,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撤离时用湿毛巾,湿口罩或湿纱布罩住口鼻,以防窒息。
8.尽可能切断电源、撤出易燃易爆物品并抢救贵重仪器设备及重要的资料。
9.组织患者撤离时,不要乘坐电梯,可走安全通道。叮嘱患者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可能以最低的姿势或匍匐前进。
10.对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和改进,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定期进行消防安全自查
1.制定消防安全自查计划,明确检查内容、标准和要求。
2.组织专业人员对医院各重点部位进行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和整改火灾隐患。
3.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自查自纠活动,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并整改,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
定期检查报警系统运行情况
1.定期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进行维护和检测,确保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2.对报警系统的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其能够熟练掌握报警系统的使用方法和应急处置程序。
3.建立报警系统故障应急响应机制,一旦发生故障能够迅速排除,恢复系统正常运行。
定期开展消防演习
1.定期组织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2.针对不同岗位和部门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安全培训,确保员工能够熟练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和火灾逃生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