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发展至今,中老年朋友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社会重视。无论是居家还是身处养老机构,积极的心理干预及疏导十分必要。下面就为大家分享几个小方法,您可以在他人的协助下进行,也可以自己操练。
喜乐的心乃是良药,忧伤的灵使骨枯干!

疫情期间最容易侵害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有?
疫情给我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尤其是对中老年群体,就医、配药、抢菜、拼团、病毒威胁……都成了困扰中老年群体的因素,心理上比较容易出现:
紧张、焦虑
疫情期间,老年人往往将注意力聚焦在自身的健康状况上,情绪紧张、恐惧,出现食欲不振、夜不能寐,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患躯体疾病,造成恶性循环,出现诸如头痛、眩晕、失眠、耳鸣、手脚麻木等不适。
疑病
部分性格内向、敏感多疑的老年人,还容易产生疑病现象,身上任何微妙的变化都会引起他们的猜疑,个别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类似妄想症状。
抑郁
居家隔离或长时间不出门时,容易出现悲伤、绝望的情绪,兴趣减退和没有动力,担心自己或家人会有不测,渐渐地对疫情控制没有信心等。
偏激、执拗
在各种负面情绪的慢慢影响下,部分老年人会有一些比较偏激的想法或行为,并且一时较难改变。当某种消极情绪积蓄到一定点,容易爆发,出现过激反应。

如何疏导?
1、客观地认识疫情和疾病,相信终将度过难关。
面对浩大的信息洪流,我们往往难以分辨真假。不轻信,不非议,拒绝不必要的盲目乐观或恐慌。
2、正确接纳负面情绪。
中老年朋友们若发现自己存在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也无需因此自责、沮丧,先试着接纳这种情绪,然后通过向家人诉说,放松训练等方式进行排解。或者可以尝试告诉自己,“这些都是疫情下正常的心理反应,正确接纳他们就好了。”
3、吐出不快,主动放松。
中老年朋友可以学习几种帮助自己放松减压的方法。如呼吸放松、肌肉放松、聊天放松等。可与家人、朋友进行积极的互动交流,通过视频、语音、电话等方式与不能见面的亲朋好友们进行“云端线上聚会交流”,畅吐心中不快,找到安全感和自我内在精神的稳定性,有效缓解过度焦虑和无助等负面情绪和消极心境。
养老机构内,要定时对老人、护工开展心理疏导,排解他们的负面压力。方法雷同。
4、分散注意力,给自己找点兴趣爱好。
可以自己制定一个健康生活的时间表,保持规律的作息,每天在家中进行适合自身身体状况的运动,如打打八段锦、练习练习书法绘画、听听戏曲、KK歌等。总之,要给自己找点健康的小乐子。
5、保证睡眠。
白天尽量让自己多感受阳光,晚上不要熬夜,良好的睡眠有助身心健康。
6、如果出现较严重的心理疾症,可拨打110或寻求专业医师帮助。
至于中老年朋友比较关心的慢病管理,以下也分享几点小建议:
老年人的慢性病管理
1.定时监测
要经常监测血压、血糖、体重等指标,并做好记录。
2.规范用药
(1)谨遵医嘱,规律服药。不轻易自行换药或停药,有身体不适要及时告知家人或养老机构工作人员。
(2)老年人常用药可通过代配、跑腿等方式解决,特殊时期,等待时间可能有点长,因此可提前寻求配药帮助,以免长时间缺药。
3.自我管理
(1)疫情期间可采取延长处方、远程问诊等方式保守治疗,减少去医院的次数。
(2)若长时间无法预约门诊,且病情加重,可多方求助,如拨打110、120、市民热线、媒体热线等。
(3)饮食要低盐、低糖、少油。
疫情下,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显得尤为重要。尽管疫情影响我们面对面交流,但阻隔不了爱心的传递。在这里,呼吁各界多关怀老年人,子女们多给家里老人通通电话。
坚定信念,谦卑以待;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相信我们终将战胜疫情,恢复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