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0371-55673588
 
 新闻中心
> 【颐和养老】粘土小章鱼的“百变秀
> 恭喜颐和社工再添新员~
> 【疫情防控】养老机构再次封闭,入
> 图说党建,“颐”起学|党员应当怎
> 转扩!明确了!这三类人返乡需核酸
 联系我们

中国养老人才网(河南才源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公司咨询电话:0371-55586622

地址:郑州市高新区电厂路79号五龙新城香馨园3号楼

 
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新闻
中国复转军人创业新农村十大楷模王飞的爱老情怀
 复转军人王飞:铁骨柔情铸忠诚----中国复转军人创业新农村十大楷模王飞的爱老情怀

党金国 
以此篇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三周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立八十七周年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指出,江山代有才人出。我们的事业就是靠英雄模范、先进人物作为生力军和骨干来推进的。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英雄模范人物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军转战线也群英荟萃,这次表彰的模范军转干部、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就是我们英雄模范人物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学习的榜样。

习近平主席强调,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就有一批又一批在军队工作的同志服从组织安排到地方工作,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建功立业。新中国成立后,大批军队干部转业地方工作,为加强政权建设、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广大军转干部顾全大局、无私奉献,成为改革开放的时代弄潮儿,作出了骄人业绩。我们要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使之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教材,成为弘扬奋力拼搏、开拓进取精神的生动教材,在全社会形成向模范人物看齐的良好风尚。

曾经一身戎装,保卫祖国,守护人民;如今脱下军装,投身经济社会发展新战场,发挥才智,建功立业。军队是一个培养精英的摇篮。复转军人是一群难得的可用人才,放眼无数就业岗位,有一群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执行能力强,组织纪律强,忠诚团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复转军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退役士兵王飞,就是复转军人这个特殊群体的杰出代表。

2014年6月26日,笔者慕名来到河南省郑州金水区颐和老年公寓、郑州市惠济区颐和老年公寓党支部书记、院长,南阳新村街道办事处颐和家园托老站站长王飞的办公室调研。简谱整洁的办公室,映入眼帘的除了养老护理等书籍,更显眼的是奖状和证书。我列举部分如下:

1999年12月份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授予“优秀士兵”奖章;

2008年12月被河南省金水区民政局社区服务中心确定为“居家养老领头人”;

2009年6月被共青团郑州市委、郑州市青年联合会确定为“青联委员敬老服务站”;

2009年8月被河南省郑州市家政服务协会确定为“专业养老委员”;

2009年8月在《走出军营老兵系列从书》中。被选入“退伍军人创业篇”;

2009年9月被河南省民政厅确定为“河南养老机构委员会专业养老委员”;

2009年11月被河南省红十字会确定为“红十字志愿者活动基地”;

2009年11月郑州颐和老年公寓被郑州市18所大专院校确定为“孝星实习基地

2010年11月特殊行业军人创业突出事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中央军委领导接见。

2011年3月被中共河南省党的生活杂志《中原发展论坛》中入选。

2013年3月在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时代先锋》中入选了。

2014年被中国新农村建设促进会、中国老兵创业发展中心等单位联合评选为中国复转军人创业新农村十大楷模。

面对以上荣誉,内心更加深了对王飞院长的敬意。出生于沿海地区的他从小就对老人有着亲切的感情,不管在哪里遇到老人有困难,他都会主动去尽力帮助,当兵到部队从事的又是老干部干修所医务工作,更为他日后立志投身养老事业增加了动力。他决心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托老、养老事业。

退伍回到沿海地区的王飞看到当地的老人晚年养老工作搞得很好,河南郑州因为经济条件等因素,很多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很差。一篇篇报道河南老人晚年的不幸生活让他再也坐不住了,他放弃了在沿海地区的高薪工作,2008年回到了郑州自己筹措资金创办了第一家郑州金水区颐和老年公寓。因为资金有限,为了节约,从颐和老年公寓的装修到服务设备的采购全是他自己干,日以继夜的苦干,终于在一个月后,郑州市金水区颐和老年公寓正式挂牌了,他晒黑了、累瘦了。他接着又招聘、培训员工。在短短的时间使颐和老年公寓工作走入正轨。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他就把郑州金水区颐和老年公寓创办成同行业中的佼佼者。不少外地的养老机构慕名前来学习取经。

王飞十分重视对老年公寓的管理,他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在管理、护理工作中他注重发挥下级的参与、参谋、民主作用。他知人善用,团结全体职工,关心他们的生活、及时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让大家能够安心的工作,舒心的为老人们服务。他为河南的托老、养老事业做出了自己的突出贡献。

公寓里现在有残疾人员和孤寡老人286名,年龄最大的107岁,最小的46岁。每个老人的年龄、身体情况、小到每天服什么药,王飞都非常清楚。他一有时间,就和老人们聊天、讲新闻,让老人时常沉醉在年轻时的美好回忆中,为老人分忧解愁。他经常联系公益志愿者到老年公寓开展服务活动,演出文艺节目,丰富老人的文化生活,让老人们开心快乐。

每天,他都在重复着繁琐的工作……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老人有时比小孩还难伺候。王飞院长既是管理者,又是医生,还是护理员,更是老人们离不开的亲人。他是有求必应,长期坚持为老人们理发、看病、护理,有很多老人一年四季的日用品,都是他为老人们买回来的。有的老人记忆力差,忘记给他钱,他也从无怨言。他在老人身上花了多少钱,谁也说不清楚。不少老人感动的说:“王院长对自己比儿子对自己还要亲啊,自己的孩子也很少这样做过,能遇上他真是我们的福气呀”。每一年的春节王飞都放弃和家人团聚,在公寓里陪着老人们过年,让老人们不寂寞,晚上就睡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王飞把无限的关爱献给了老人,老人把无比的信任留给了他。王飞说:“养老就是我的事业,我要尽社会责任,尽子女责任,尽职业责任。用爱心、热心、责任心使每一位老人健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一个曾经军营的钢铁男子汉,用他的特骨柔情,把自己的大半生全心全意的奉献给了他难以割舍的养老事业,用忠诚和担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成为改革开放的时代弄潮儿,作出了骄人业绩,理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作者系:中国老兵创业发展中心复转军人创业新农村总顾问、中国新农村建设促进会会长、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发展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上一条: 中国复转军人创业新农村十大楷模王飞的爱老情怀
下一条: 中国复转军人创业新农村十大楷模王飞的爱老情怀
友情链接:
郑州市惠济区颐和老年公寓
郑州市颐和社区服务中心
    Copy Right 2009 By 河南养老人才网 All Right Reserved
电话:0371-55673588
地址:郑州市惠济区沙口路与宋寨南街北100米路西惠济区颐和老年公寓 邮箱:215143906@qq.com备案号:豫ICP备19013225号